找到相关内容2786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东林十八高贤传

    之礼。二、明出家以求志,变俗以达道,岂得与世典同其礼敬。三、明求宗不顺化。“宗”谓泥洹不变,以化尽为宅(“泥洹”即“涅槃”,翻“不生不灭”)。“不顺化”者,其生可灭,其神可冥。冥神绝境,谓之泥洹。而不...

    志磐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4371677.html
  • 王雷泉:佛教教育的目的、方法及前瞻

    心行中求实践的方法。众生心行有向上(除其烦恼、正念、不生不灭、不善不生善法不灭等)和向下(身、欲贪、虚妄分别、颠倒想等)两种趋向,而又相反相成地体现在从个人到社会环境的每个方面。故教育的方法应是灵活多样...

    王雷泉 ( 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2773263.html
  • 张元隆:佛法的安心之道——佛法运用于管理与谘商之探讨

    修道的资粮。然后在禅定中去如实地观察抉择缘起世间的无常与无我,解脱一切“苦”“集”,终而现证不生不灭的涅?寂静。根本究竟的增长智慧的方法还是依于“亲近善士,听闻正法,如理作意,法随法行,” 由听闻思维...

    张元隆 (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473334.html
  • 江灿腾:晚明《物不迁论》的诤辩研究(1)

    净名》  (案:即《维摩诘经》)云:「不生不灭是无常义。」(注13) 《涅盘》  谓:「烦恼佛性,本有今无。」(注14) 这些经文显示:如以理求之,  理事各有常、无常义。理则随缘,故无常;不变,故常... 三世」(注41) 等,证明有「往物不化之证者」。但镇澄不同意。他认  为就「法身」言,是今昔都不生不灭的,不能谓之「有物住于往昔而  不灭」。而「毗卢真身,十方三世,随处充周,间不容发」 (案:即 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4173399.html
  • 江灿腾:晚明《物不迁论》的诤辩研究(2)

    1976年,再版),页二四四。  (注13)经文见《维摩结经、弟子品第三》,维摩诘告诉迦旃延的话:  「迦旃延,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;......诸法毕竟不生不灭  ,是无常是义。」参考释显珠编,《编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4273400.html
  • 北宋孤山智圆戒律思想研究

    一种反映:“习经论则以戒学为弃物,宗律部则以经论为凭虚。习大法者则灭没小乘,听小乘者则轻毁大法。但见人师偏赞,遂执之而互相是非”。所谓“夫法身无象,不生不灭;至理绝言,非小非大。”[50]智圆所倡导的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1773495.html
  • 天台别教与唯识古学——智者大师的唯识观(之一)

    常住佛性,先修无量四圣谛,后观诸法实相、中道佛性不生不灭、不垢不净,次第梯蹬,先观空,次学恒沙佛法,后开如来藏,次第修三眼三智,是名智别。  断惑别者,如《无量义》云:众生欲性无量。欲性无量,说法无量。...

    刘朝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273558.html
  • 四法印讲记(一)

    苏醒。(以这里来说,有为法是刹那性,也就是虚幻性,心没有和这条真理相应,就认为有为法有实义,这样心就贪著在上面,埋没了自己。相反,和真理相应,就知道有为法的客尘无实义,不生不灭的佛性才是自己,就会生起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四法印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21220573821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漫谈

    rdquo;,就是离开声尘去寻找不生不灭的自性。语言文字有生有灭,而闻性本无生灭。《楞严经》以撞钟为喻,钟声响时,我名为闻,钟声不响时,我名为不闻。有声则闻,无声则不闻,那么此“不闻&...

    曾琦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073942.html
  • 唯识问答

    真如无为,不生不灭,凝然  常住,为诸法体,故非能熏也。所谓要有胜用者,谓要有能  缘之用及强盛之用也。能缘者,简色法也,色法有强盛之用  而无能缘之用故也。强盛者,简八识之心王心所也,彼虽有  能缘用...

    刘玉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1073982.html